分享
Coze 复刻:吴恩达开源的 AI 翻译项目,简单几步提升 AI 翻译质量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Coze 复刻:吴恩达开源的 AI 翻译项目,简单几步提升 AI 翻译质量
概述
翻译,是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,但是传统的人工翻译费时费力还费钱,质量参差不齐。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AI 翻译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。但是,你可能会问,AI 翻译的质量真的有那么好吗?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 AI 翻译的效果更上一层楼呢?普通人又能不能免费享受到高质量的 AI 翻译服务甚至是自动实现一个出来呢?
最近,AI 界的大神吴恩达就开源了一个基于 AI 原理的翻译项目,项目地址是
https://github.com/andrewyng/translation-agent
。这个项目虽然是纯代码实现,但是其背后的设计原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。
最关键的是,通过该项目所
采用的反思优化机制,可以显著提升 AI 翻译
的质量,效果非常惊艳!
但是,作为一个普通用户,面对一堆代码,你可能会感到望而生畏,无从下手。这时候,Coze 平台就成了我们的救星!没错,我们可以在 Coze 上尝试复刻吴恩达的这个项目,而且只需要跟着教程简单操作,就可以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高质量 AI 翻译助手,退一万步说,即使你不想自己来实现这个 AI Bot,你也可以直接使用我在 Coze 上已经发布好的翻译器 Bot 就好了,哈哈...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,如何在 Coze 上复刻吴恩达的 AI 翻译项目,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翻译助手。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吴恩达这个 AI 翻译项目的核心流程和原理。整个流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:
1.
初始翻译
2.
识别可优化点
3.
对初始结果进行优化
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?但是简单的背后,蕴藏着大学问!
先说
初始翻译
,这一步其实就是用现有的 AI 翻译模型,对源语言文本进行一次翻译,得到一个初始的目标语言文本。这个结果一般来说质量已经不错了,但是其实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。
接下来是
识别可优化点
,这一步至关重要!通过 AI 模型分析初始翻译结果,找出其中值得改进的地方,比如用词不当、语序不自然、语义不够准确等等。找出这些“短板”,为下一步优化打下基础。
如果你了解过吴恩达教授之前总结出来的 AI Agent 四种设计模式的话,你会发现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典型的“反思优化(Reflection)”模式。也就是说,通过对初始结果的反思和优化,可以让 AI 模型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,实现更高质量的翻译,这里顺便列出一下吴恩达总结的四种设计模式:
1.
反思优化(Reflection)
: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优化。
2.
使用工具(Tool use)
:通过使用外部工具和资源。
3.
计划(Planning)
:通过预先制定好 Agent 的实现计划。
4.
多 Agent 合作(Multi-agent collaboration)
:通过多个 Agent 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目标。
有兴趣更深一步了解这个设计模式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以下的文章:
https://waytoagi.feishu.cn/wiki/SPNqwJkmQiyVfGkS8zocMSZcnYd
最后一步,
对初始结果进行优化
。我们再次调用 AI 模型,针对前一步识别出的可优化点,对初始翻译进行修修补补,润色打磨,让翻译变得更加流畅、准确、地道!
当然,除了这个反思优化的核心机制,吴恩达的项目还引入了一些其他创新点,比如
分块处理
和
语言习惯指定
。
分块处理
就是将长文本拆分成若干个小块,分别进行翻译和优化,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处理效率,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模型在局部文本上进行更精细的优化,翻译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。
而
语言习惯指定
,则是让模型根据目标语言的国别和地区,生成更符合当地语言习惯的翻译,比如对于英语翻译,可以指定是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。这种对目标语言文化习惯的考虑,可以让翻译结果更加贴合目标读者,减少文化隔阂,是一个很贴心的设计。
讲完了吴恩达项目的原理,接下来我们就来手把手教你如何在 Coze 上复刻这个项目吧!
复刻步骤
首先,我们在 Coze 上新建一个工作流,逐步导入吴恩达项目的核心流程。整个工作流分为若干个节点,每个节点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。通过将这些节点组合起来,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流程。
我们先来看看导入后的整体工作流,以及它的测试效果。我们可以看到,工作流被分为了初始翻译、反思优化、结果输出几个主要部分,每一部分都对应了若干个节点。当我们运行测试的时候,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节点的执行过程和结果。